一位法国摄影师卡恩曾拍摄过许多清朝时期的珍贵影像,时隔一百多年,这些照片终于得以曝光。通过这些珍贵的影像,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。看完这些照片后库东投资,不知道大家会有怎样的感受呢?
首先,我们来看看清朝的行政机构和官员的日常。进入城内,必须通过城门,紫禁城也不例外。然而,这座城门与电视剧中展示的那种威武壮观的城门有很大的差距。电视剧里的城门通常高大雄伟,拥有两层楼楼顶,守卫兵力强大,士兵们穿戴盔甲、英姿飒爽,显得气吞万里。然而,这些照片中的真实情况却显得平淡许多。城门口显得冷清,人稀少,只有几名官差在执行公务,他们并未穿戴重甲,手中也没有刀剑,只是随意巡逻。而且,和现代城市的火车站类似,城门口旁边竟然有摊贩,小贩们生意熙熙攘攘,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息。
展开剩余80%接着,我们看到当时的官员。照片中,官员们身穿丝绸官服,头戴乌纱帽,显得颇具一番气派和洋气。与周围的百姓相比,他们的服饰显然高贵不少。这些官员在进行视察或调研时,显得格外威严。画面中,主官员正正襟危坐,面容严肃,而身后的副官则显得有些呆滞,仿佛不太明白眼前发生的事情。周围的百姓则显得十分好奇,围观着这一新鲜事物——照相机,似乎在讨论摄影技术这项新兴的产物。可以想象,那时的官员和百姓的身份、心态差异也如这张照片中所展示的那样,明显而鲜明。
再来看一下皇宫内院的一角。这张照片捕捉到的是几位太监在皇宫附近的闲暇时光。与宫殿内的精致环境不同,皇宫根部的草地没有经过任何修整,看起来显得杂乱而破败。这些太监们,身着简单衣物,坐在草地上悠闲地抽烟,神情懒散,完全没有身为内廷守卫的威严。看着他们,仿佛今天的小区保安,身姿懒散,只和权贵打招呼,十分随意。而他们的装扮和态度也呈现了晚清社会的某种颓废气息,连皇宫内院都显得如此萧条,更不用说民间百姓的艰难生活了。
我们再来看一张照片,画面中是光绪年间的珍妃。珍妃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一位妃子,但她的命运最终却十分悲惨。照片中的珍妃显得珠圆玉润,容貌姣好。和许多清朝女子相比较,珍妃显然生活过得较为优渥。她衣着华丽,面容和气,但她的表情却不见得有多少愉悦,似乎有些抑郁和孤独。长期深居宫中,三步不离皇帝,五步不离后宫,生活的压抑可见一斑。虽然被宠爱,但这种禁锢的生活,难免让人感到压抑和寂寞。
而在慈禧太后的照片中库东投资,我们看到了一位威严而庄重的女性。拍摄这张照片时是冬季,尽管寒冬腊月,慈禧太后依然身着华丽的衣裳,与宫女们在雪地中拍照。慈禧最初对照相机持怀疑态度,认为这是邪物,不适合在清朝广泛传播。但她在看到自己在照片中颇为上相后,渐渐改变了看法,甚至开始喜爱起了拍照。此后,慈禧太后的照片成为了当时最为常见的影像之一。从她的装扮和神态来看,慈禧的威仪和端庄仍旧令人感受到她作为皇太后的气场。
最后,我们来看看清朝晚期市井民间的影像。与宫廷的奢华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这些普通百姓的生活显得十分艰苦。照片中的农民工穿着厚重的棉衣,戴着羊皮帽,手里拿着碗,简单的午餐便是他们一天的食物。站在街头等待招工的他们,与今天城市中的农民工颇为相似。这样的场景,无疑是晚清社会贫弱的真实写照。与此同时,富家公子们却依旧能在春游时游湖赏景,悠闲自得。这位公子站在桥头,背对镜头,虽然身穿华丽的服饰,但神态却显得无精打采,仿佛无力抵抗身处困境的社会压力。
而那些走在街头的女子,则显得比男子更加活力四射。她们身着漂亮的衣物,穿梭在街头,购买时尚的胭脂水粉,拍摄照片,展现出一种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。她们用相机记录下自己最美的时光,将青春容颜珍藏。即便是身边的老太太也露出慈祥的笑容。相比之下,男子更多表现出一种无力的倦怠感,这正是晚清贵族阶层精神的写照。
至于街头的摊贩和小吃,也呈现出一片杂乱的景象。摊位旁,厨师正在制作面食,大饼摊前堆积了一些未卖出去的食物。整个街区显得颓废不堪,周围的建筑残破不堪,清朝末期的社会状态在这些影像中得到了鲜明的展现。
这些照片呈现了清朝晚期社会的疲态和颓废气息。从宫廷到街头,清朝晚期的风貌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惋惜。尽管穿越剧中的“清穿”充满了浪漫和幻想,但这些真实的照片却展现了一个满目苍凉、疲惫不堪的晚清社会。如果真能穿越到那个时期,你或许会发现,四阿哥和八阿哥的虚幻光环,远不及眼前破败的街头和疲软的心态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